想法和行动的距离有多远
发布人:王青华  发布时间:2019-03-21   浏览次数:131

    导读:我们都知道,想法和做法,往往是两回事。于是,在我们下定决心要改变的时候,往往会很长时间没有动静,一直拖延。心理学家也做过类似的实验:我们选出未来准备看的电影,然后实际去按照选单去看了电影,却少之又少。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想法和我们的行为,有很大的距离。


    “所言”和“行为”之间差距有多远?


    多年以来,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人们“所言”以及实际“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就有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大学的莱纳德·比克曼及其同事的研究。比克曼试图通过乱扔东西这类小事来研究人的想法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他与他的团队来到一条繁华的街道,故意将几张皱巴巴的纸扔在垃圾桶不远处;并且,这些废纸就扔在人行道上。然后,他们来到马路对面,偷偷记录行人的表现,看看有多少行人会将废纸捡起扔到垃圾桶中。结果发现,马萨诸塞州的居民们并不是那么的爱整洁,只有2%的行人捡起了垃圾并将其扔进了垃圾桶中。
    实验的第二阶段,实验人员截住刚刚走过那条街道的几百位行人,并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当看到街上有垃圾时,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责任捡起来?还是应该由那些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人捡起来?”有多少行人声称所有人都应该捡起垃圾、保持街道卫生呢??事实上,刚刚对废纸视而不见的行人中,有高达94%的人说,他们人为每个人都应该捡起垃圾。
    比克曼的研究表明,在捡垃圾方面,人们精于奥威尔式的双重思维,因此他们能做出与自己想法完全矛盾的事情。
    改变是一个过程!

    做出改变和学会一种新的行为模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变发生的模式有很多种。哈葛罗是一个成功学教练和工作坊创办人,他也运用四阶段模式来说明改变发生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不同心路历程:
    第一个阶段:“无意识无行动力或前改变”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忽视或否认的阶段,我们不让自己注意到我们如果不去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会对我们产生多大的伤害。
    第二个阶段:“有意识无行动或醒悟”阶段。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了:如果我们不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将会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哈葛罗认为这是“改变最为重要的一步”,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第三个阶段:“有意识有行动或者决心改变”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致力于去完成那些被意识到应该去做的事情。这可能是改变过程中比较令人尴尬的一个阶段,因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需要付出努力,也需要不断实践和重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很多挫折。
    第四个阶段:“无意识有行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我们不用费劲甚至不假思索就可以做到。从一个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在你到达第四个阶段的时候,你的旧神经通路已经被切断了,而新的神经通路已经运转起来了(几个新的神经元被“焊接”在一起)。从某种程度上讲,按时做事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虽然此时你还是必须要留意自己是否有回到老路上的惯性,尤其是当你处于压力之下的时候。想要维护这个改变的过程,全心投入和反复实践是非常重要的,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天你会发现拖延变得不再对你有任何诱惑力,很多事情都可以马上动手去做。
    改变自己,就做点不同的事!
    为了发现人们改变习惯时会发生什么,赫特福德郡大学的本·弗莱彻和卡伦·潘一起发明了一种名为“做点不同的事”(简称DSD)的方法。DSD包括了一系列练习,旨在鼓励人们表现得仿佛他们能够灵活对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他们要一天不看电视,写一首诗,与一个老朋友取得联系,走不同的路线去工作。
    我们以本和卡伦对减肥的研究为例。在许多研究中他们招募了一些想要减肥的人,然后把他们随机分为几组。其中一组采取DSD法一个月。他们没有被要求节食或者要求多运动。相反,实验人员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思考或行为模式:提前睡觉一个小时或关掉手机一天。其他小组的实验参与者则或者没有收到任何要求,或者自愿节食。
    实验人员对实验参与者进行了为期多个月的追踪调查,发现DSD可以帮助人们减肥。类似的研究表明,它也可以帮助人们戒烟或者提高就业机会。
    许多像吸烟或暴饮暴食这样的不良行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们表现得仿佛自己是习惯的俘虏。通过让他们表现得更加灵活,实验人员帮助他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认识。他们不再是那个仅仅麻木重复自己旧行为模式的人,而是变成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对身边的环境作出反应的人。对它们来说,这简直就像是一个魔法,当他们这样做时,正面的能量、惊奇和喜悦,会源源不绝地回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