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高校心理育人论坛暨纪念《心理咨询报》发行200期座谈会
发布人:王青华  发布时间:2021-12-02   浏览次数:23

1130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高校心理育人论坛暨纪念《心理咨询报》发行200期座谈会在知行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此次座谈会由校心理教育中心主办。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俊,江西省教育厅宣传部副部长、社政处副处长于江宾,江西省心理学会会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董圣鸿,学生处处长曹泽华,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研究院副院长舒曼,凤凰网江西频道副总编辑李国富,心理学院副教授熊红星,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心理辅导员、心理教育中心全体教师、心理联络员、《心理咨询报》编辑部成员等共计8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刘俊以 “构建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体系—高校‘ 大思政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指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立足于新时代,具备大视野,凸显大格局,积极融入“大思政”,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教育上,要入脑入心,丰富宣传载体,创新宣传形式;同时要推动“家校社”合作,打造协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教育厅社政处副处长于江宾发表致辞。他指出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近日召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上更是强调了这一点。师大的心理育人工作,在省内开展早,发展势头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创新,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博导樊富珉教授通过VCR进行云发言。樊教授分享了她个人与师大的情缘,对我校已坚持了23年的心理科普工作给与了高度的赞誉,对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报》献上了美好的祝愿。

心理教育中心主任王敬群老师对我校《心理咨询报》200期办报历程进行了介绍。她从胸怀服务初心、秉持专业精神、推动心理教育升级、拥抱“互联网+”时代四个方面,带领大家回顾了一代代编辑们在心理科普工作中的辛勤探索,向人们展现了我校心理学人热心服务、甘于奉献的专业风采。

在嘉宾主旨发言环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生心理指导发展中心主任李焰教授(以VCR形式)分享了她个人对于高校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的看法,畅谈了新媒体在高校心理科普中的应用;江西省心理学会会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董圣鸿从全省的角度谈到了心理学人对心理科普的贡献,尤其在疫情时期更要做好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为建设平安江西、幸福江西贡献力量。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研究院副院长舒曼则介绍了他在任的经历,用“关心”、“关系”、“关怀”三个词描绘了当年的成长历程。凤凰网江西频道副总编辑李国富则强调了心报在个人媒体生涯中的重要启发作用,当初在心报担任编辑的经历,让他对新闻媒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以后他从事媒体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心理学院副教授熊红星分享了他作为心报首任学生主编的经历,以及后来担任心报指导老师的心得体会。他指出,心报坚守的“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校园生活”的办报思路对他启发很大,多年来坚守科普服务学生的初心,让他体验到了工作的意义,对心报充满了真挚的感情。

本次论坛以《心理咨询报》200期办报契机,回顾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23年以来的探索,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规划。与会专家的交流分享,碰撞出了新的思想火花,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心理教育中心的各位老师纷纷表示,将在日后的工作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构建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体系贡献力量。